“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和內在規律,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理論支撐和行動指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揭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更好地讓自然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服務。
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命共同體。經過漫長的進化發展歷程,大自然孕育了人類,并為之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客觀自然前提和一切必要物質條件。人因自然而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處處金山銀山,亦是百無一用。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切實做到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人類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我們要深刻把握人與自然作用與反作用的客觀規律,義不容辭承擔起保護自然的責任和義務,加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關系。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綠水青山是比金山銀山更基礎、更寶貴的財富,在某些特定時空情境下,當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沖突時,必須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優先選擇。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要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經濟發展是改善生態環境的堅實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踐表明,離開經濟發展搞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就會失去堅實支撐。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既要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又要通過經濟發展使水更綠山更青,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中央確定的思路和部署,統籌推進,精準發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各項任務的落實。
嚴守生態紅線。生態紅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一旦失守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并使之成為生態保護的三條帶電“高壓線”,凡是碰觸“三條控制線”的行為一律禁止,并予以嚴懲,用最嚴格的懲治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優化空間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要綜合考慮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建立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實現“多規合一”,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健全保護制度。保護綠水青山,必須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發揮其“指揮棒”作用。建立生態環保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保督察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賠償制度,落實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包括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等,更多運用市場手段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李振綱、安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