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日—4日,“百家網絡媒體重慶行”第二站來到酉陽,漫步龔灘古鎮,走進另一個桃花源,感受酉陽文化旅游的獨特魅力。一是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酉陽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各族人民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和積淀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優秀文化,被稱為“中國土家擺手舞之鄉”,擁有包括“酉陽民歌”在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項;二是獨特風情的歷史古鎮,龔灘古鎮是世界上唯一在大江大河邊上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鎮,纖夫文化、碼頭文化、鹽商文化、宗教文化交融見證其悠久的歷史,被吳冠中贊譽為“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三是擁有全球唯一的秦文化體驗式景區,酉陽桃花源得益一個距今3億年集天坑、溶洞、地下河于一體的退化天坑,以秦晉文化為主線,在現實中勾畫出世外桃源生活的美麗畫卷。
文化旅游具有高品位、高參與度,滿足了游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
發展文化旅游,需要在供給側發力。酉陽通過對旅游產品和服務提檔升級,打造沉浸式體驗的文化旅游品牌。2016年12月1日,酉陽桃花源高調閉園,提出完全以《桃花源記》為藍本,全面進行提檔升級。按照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述意境,經過百余天完全封閉式的“閉關修煉”,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讓人真真切切地體驗遠古風情。
發展文化旅游,要堅持綠色發展。酉陽緊圍繞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功能定位,協調好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強化森林資源和自然保護區管護,加強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持之以恒推進生態修復,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河流綜合治理。
發展文化旅游,要實施“互聯網+”戰略,把智慧旅游作為發展的新引擎。抓好大數據中心、應急指揮中心、管控一體化平臺建設,以新媒體營銷為突破,不斷升級旅游服務管理平臺,健全旅游營銷網絡,全力打造酉陽旅游發展新引擎。
發展文化旅游,要堅持綠色富民,通過文化旅游產業帶動精準脫貧。文化旅游產業成為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旅游業的發展與富民緊密結合,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讓人民群眾在旅游產業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旅游因文化而精彩。酉陽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發展思路更加清晰,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做大做強做優,也將加快渝東南生態經濟走廊建設,確保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